登 录
收藏页面 设为首页
  • 最新资讯
  • 协会公告
  • 行业信息
  • 协会活动
  • 分支机构活动
您所在的位置: > 行业动态 >最新资讯

一心堂新设合资公司,什么信号?

发布时间:2020-04-21 16:54:37      点击数:      来源:

一心堂在布局处方外流业务上又有新动作。

日前,一心堂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合资设立云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具体名称以主管机关核定为准),拓展面对医疗机构的处方药品、医疗器械、医疗耗材等销售业务和智慧诊疗业务。

 

根据公告,成立新公司旨在保障一心堂未来的产业战略顺利实施。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一心堂在政策、市场的驱动下,为承接处方外流做准备。

事实上,处方外流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2007年发布的《处方管理办法》就提出,除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儿科处方外,医疗机构不得限制门诊就诊人员持处方到药品零售企业购药。但由于种种原因,处方外流并未在全国大范围铺开。

然而疫情期间,国家医保局和国家卫健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又为处方外流照进了一道曙光。

处方外流的闸门能打开吗?药店又该如何承接?

布局之路

事实上,这不是一心堂为承接处方外流首次做准备,其布局之路,透过近几年公司财报可窥知一二。

2017年半年度报告,一心堂提到,迎接医药分开,布局DTP药房、院边店。

根据这份报告,一心堂很早就开始全面系统布局院边店建设,截至2017631日,公司院边店超过400家。

2017年年度报告,一心堂则表示,通过对医院慢特病患者专业服务及互联网平台的支撑,积极探索医疗机构处方外流模式并尝试推广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新型配送方式。

此外,开展承接处方外流工作被一心堂列为除了深耕川渝重点区域市场、持续加强标准化管理之外的又一经营计划。

去年2月,一心堂披露了2018年报,其全年营收91.76亿元,同比增长18.39%;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21亿元,较上年增长23.27%

其中,处方药销售占比37.18%,同比增长1.55%。年报指出,这是受DTP品种销售增加及处方外流等政策影响。

该年报还指出,截至20181231日,一心堂开通特慢病医保支付门店341家。随着处方外流、DTP品种引进、带量采购品种药店渠道拓展、特慢病账户支付的开放,公司门店未来营收将出现新的增长点。

一心堂未来在承接处方外流上有什么新动作?

一心堂副总裁、董事会秘书长李正红在326日举行的一心堂2019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一心堂目前有超过100DTP的品种分布在1300多家门店进行销售,同时也针对现有门店申请专业慢病或增加慢病刷卡来提升慢病服务;在二级以上医院的院边门店数量超过350家,这些门店是未来处方药销售的核心门店,也会进一步的提升。

此外,李正红表示,一心堂会尝试和医院、医生集团等进行业务对接,同步也争取更多的慢病服务来承接处方外流。

一心堂这次设立定位为处方药及慢病管理等业务的合资公司,可以说是在承接处方外流道路上的又进一步。

有业内人士评价,对于像一心堂这类的连锁药房来说,设立子公司打造网订店取等模式将有效地承接处方外流的红利。同时,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大力推进,药店升级为药诊店,可以帮助患者减少往返医院的次数,同时让患者获得复诊、慢性病管理等服务。线上新流量的输入助推药店销售等业务发展。

这样的说法不无道理。根据一心堂日前披露的2019年度报告,随着消费需求的升级,一心堂开始探索药店+诊疗新业态模式,2019年新设2家经营诊所,未来还将继续加强诊所经营业务。

跑步进场

一心堂加码布局的背后,是政策不断释放的利好及巨大的市场份额。

从政策上看,诸如禁止医院限制处方外流,患者可自主选择在医院门诊药房或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试行零售药店分级管理,鼓励连锁药店发展,探索医疗机构处方信息、医保结算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等系列政策助推处方外流逐步兑现。

从市场上看,有报告指出,2018年零售处方药销售规模突破1300亿元,预计到2020年,处方药院外市场销售规模接近2500亿元。

处方外流释放出巨大市场增量,瞄准这块蛋糕的药品零售企业并非只有一心堂,同为A股上市连锁药店的老百姓、大参林、益丰同样动作频频。

2019年,益丰药房推动与处方药厂家的战略合作,打造 DTP 专业药房。截至去年1231日,益丰药房建成DTP专业药房30余家,经营国家谈判指定医保报销品种70个,医院处方外流品种近250个,与近100家供应商建立了 DTP/DTC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老百姓发布的2018年报表示,报告期内,老百姓DTP药房数量实现翻番,DTP品种由150个增加至343个,实现销售额5.19亿元,同比增长84.04%

大参林同样动作不断,其发布的2019年年中报显示,积极参与政策指导下的各地方处方外流布局工作是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

报告期内,大参林筹建完成了35 DTP专业药房,并且建立了一套完整的 DTP 专业药房管理体系和一支专业的 DTP 管理团队;进一步参与推动重点城市的处方共享平台建设,已在广西、广东、河南省份,进行了多家处方共享平台试点。

出路何方?

政策利好、市场巨大、玩家入局......但就目前来看,处方外流并未在全国大范围铺开,试点地区落地情况也稍显冷清

业内人士指出,处方外流千亿市场的背后是从医院分走的蛋糕,药品流通渠道长期以公立医院为主,医生在诊疗的过程中,是否愿意让处方流向院外是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不过,随着深化医改逐步推进,处方外流趋势不可抵挡。而前不久,在疫情期间发布的《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互联网医疗服务收费、线上购药纳入医保、线下采取多种方式灵活配药等重要信息,被业界普遍认为有望撬动处方难流出问题,拉开处方外流序幕。

如此看来,处方外流值得期待。

对药店而言,相比于处方能否真正流出,是否具备专业药品供应保障能力、如何转变固有销售模式、提升店员专业服务能力等问题或许更具思考意义。

当前,药品零售行业市场竞争加剧,跑马圈地并购药店模式难以提升企业业绩,药店传统的盈利模式也难以为继。顺应处方外流趋势并做好布局,是药店在政策和市场环境下转型之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