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新资讯
- 协会公告
- 行业信息
- 协会活动
- 分支机构活动
永辉超市要卖药了!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近日,永辉超市的运营主体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发生经营范围变更,新增:西药销售(不含兽药,不含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中药销售(不含兽药,不含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网上贸易代理,互联网零售,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等。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零售行业受到巨大冲击,但医药电商迎来快速发展,O2O业务表现尤其突出。永辉超市此次经营范围变更的时间点如此巧合,我们是否可以大胆猜测,永辉超市是否要开始大手笔布局其在药品零售领域的O2O业务?
医药O2O市场潜力初显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以及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医药电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虽然我国医药电商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受限于消费者购物习惯、电商发展不够成熟、药品特殊性等因素,网购药品的占比相对较小。数据显示,过去几年,我国药品网购的占比虽然保持增长,但比重均低于10%。
但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宅经济”却意外促进了医药电商发展,O2O等模式非常容易被更多消费者接受,可以预见的是,2020年通过网购这个渠道购买药品的占比将创新高。
此前,大家都知道医药电商市场前景广阔,各家也在纷纷布局,但受限于各种因素,增长有,前景有,但其发展速度和烧钱程度可能让很多经营的望而却步。今年,受现实限制、需求增长等因素利好,医药O2O市场潜力初显,展现出一派光明的发展景象。
药品消费的本质是信任
方便、快捷是医药O2O赢得关注和好评的关键。因为对于病中急于用药的人来说,及时服务不仅能为他们减轻病痛,还能带来一点安慰。
通常来说,药品作为一种低频刚需的商品,顾客的用药需求和购买行为一般会相吻合。此外,药品零售市场和其他的零售有很大不同,相比吃喝玩乐类,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对顾客的意义也不同。顾客买药是为了治病,他们最希望的还是能够药到病除,因此药品质量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不过话说回来,相比于去医院或去药店买药,顾客为什么要选择网上购药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相比于到药店购药所能享受到的专业服务,顾客选择网上购药会足够谨慎,此时他们会努力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选择自己足够信赖和了解的产品,选择自己足够信任的购买平台,也更在乎配送的安全性和专业性。
反过来思考,为什么我们会更信任一些百年老店、大品牌?为什么连锁药店的信任度高于单体药店?为什么医药O2O在医药电商中独领风骚?其实,这些问题都指向药品消费本质——信任,对平台及药品的信任。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医药品牌和药店品牌要建设和维护的原因,品牌不仅是美誉度和声誉度的体现,更是药品品质的保障,也是无声告诉顾客“我这里的都是放心药”。
入局医药O2O
有人说,从商品零售,到餐饮、服务上门,到专业垂直的送药上门,这是互联网+时代迟早会发生的事。相比其他行业,药品零售的进入门槛相对较高,永辉超市此次的经营范围变更,更像是一次顺势而为的战略切入。
2018年10月19日,北京市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出19条措施,其中明确提到“连锁便利店可按有关标准申请零售经营乙类非处方药”。这个政策再次让便利店、超市卖药回归大众视野,让大众也知道卖药不再是药店、诊所、医院的特权,随后,北京京客隆、屈臣氏、物美、苏宁、中石化易捷便利店等相继入局,分割医药市场红利。永辉超市作为后跟进者,有了更多的经验可以借鉴。
到便利店买药,消费者需要有一个认知、熟悉和接受的过程。而疫情时期,大家的很多消费习惯和行为发生了较大改变,此时的洞悉、布局新市场看起来是一个好时机。从永辉超市新增的西药销售、中药销售(不含兽药,不含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以及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来看,永辉超市似乎是在布局其医药O2O业务,借助本身的品牌优势和顾客信任度,拓展其零售范围及服务,向医药行业渗透,完成商业维度上的升级。
药店喜欢卖日化产品,便利店青睐卖药。这种“相互渗透”其实也是消费者的一种便利需求,尤其常用药、非处方药具有一定的家庭刚需性质,临时头疼脑热的,大家都希望下楼就能卖到药。而且现在很多年轻人,吃饭经常叫外卖,买药也经常叫外卖,O2O模式满足了他们更多的消费需求,而永辉超市以后或许可以一站式满足这类人群的需要。
随着互联网+医药健康时代的到来,在消费需求的驱动下,医药零售行业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此时的迈出一小步,也许就是将来的一大步领先,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