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新资讯
- 协会公告
- 行业信息
- 协会活动
- 分支机构活动
集采常态化,药店该如何突围?
随着医改深入推进,集采进入常态化阶段。
如今医药零售市场,医保药品占主流的格局仍在,但由带量采购带来的降价潮汹涌来袭。
可以预见,随着更多批次的带量采购药品名单出炉,同时伴随着激烈的线上线下之争,大多数药品价格已愈发透明,药店过去通过高毛商品实现利润目标的时代正在远离,无论从宏观层面还是从个体门店视角,我们都不得不面对一个新的局面,医药零售行业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新时代已来
药品降价,对顾客是有利的,谁不希望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花更少的钱?
从国家宏观层面讲,医改的目的是减轻老百姓看病难用药贵的问题。回归到现实医疗层面,带量采购和两票制让药价降低,老百姓享受更优质低价的药品。
这种医改模式,传导到零售终端,却给连锁药店带来一个难题:价格利润双降!
国家希望零售药店紧跟医改政策,为照顾医保门店的利润要求,允许医保药店零售价上浮15%。
这只是现在,笔者预测,未来,医保门店15个点的加价还可能会进一步降低,甚至降到5个点甚至0利润。
为什么还要降?
首先,医保产品既有公益属性,也有商品属性。医保药店作为公共卫生的一种延伸服务机构,医保药品作为平价商品说得过去。
再从行业趋势来看,有资料显示,我国的药店单店服务人数已经远低于日本和美国,也就是说药店过剩。但我们药店的服务性和专业性却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不少药店的主要功能就是卖药,通过卖药的差价来实现利润和生存,服务性亟待提升。
这种单一盈利模式一旦面对药品价格下降冲击,破坏性相当大。有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药店整体减少近万家,药店行业可能迎来了第一次较大调整,通过差价赚取利润的粗暴模式遇到了瓶颈期。
同期,单体药店还要面临医药电商的激烈竞争。
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新时代已然来临,这让很多赚惯了价格差的门店手足无措,徒增叹息甚至关店停业!
不仅是终端而是全链条
降价了,是不是可以从经销商手里多要点利润;带量采购的医保品种没利润了,是不是可以从其他医保品种中补贴利润?
很难!
首先是透明的药品零售价,远有互联网药店线上价格透明,中有竞争对手虎视眈眈,近有O2O周围三公里内同品类比价,即便是非医保产品,终端零售价也不可能像过去一样涨起来。这是因为过去讲货比三家,现在一个产品有可能货比十家!
其次是透明的药品进货价,各类B2B软件参与比价,还有各大商业公司不停的活动优惠活动。进价基本上也处于一个透明状态,一旦有低价货,各门店会同时收到消息,信息差带来的中间商机制也会逐步消失。
再次就是厂家出厂价或厂家优惠价格会被逐步降低。除了国家各种挂网采购平台正在进行的降价外,网上会迅速显示某个厂家不同地区的低价商品,迫使其在全国统一价格。
以上三点可以让药店未来的价格无论是医保产品还是非医保产品价格愈发透明,价格差的缩小将很难养活不主动拥抱变革的传统药店。
全链条透明化,让顾客摆脱了过去门店的黑箱状态,这对药店的运营提出了更高要求。
药店突围方向
不难预见,近万家药店选择退出了赛道仅仅是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的门店不得不选择退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竞争和发展是每个行业面临的时代主题,医药零售业也一样。
要想在新时代活下来,药店面临几个选择。
一是提升服务,除了卖药,药店还可承接即将到来的医改红利。比如处方外流,6000亿的处方外流市场,在将来的药店分类分级中,要争取符合处方外流要求!
处方外流是一条路,这条路和医保门店相互结合,赚的是辛苦钱。销售规模相对较大,利润也较低,有点类似于菜鸟驿站的网点配送费。
二是提升专业,打造DTP药房、慢病药房等专业性药房。通过专业服务和差异性商品,与竞争对手区隔开来,赚专业性的钱。
很显然,这种门店的方向性选择目前的难点是行业发展不成熟,特别是DTP药房,很多门店还需要在厂家、门店、医院甚至医保报销等方面进行协调。在行业没有发展成熟之前,专业药店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培育市场。
三是完全退出医保等赛道,直接探索新模式。贵细药材兼中药馆加持的门店、线上线下融合门店、有知名化妆品等商品的药妆门店,特殊食品或保健品相伴的门店,甚至是多元化超市化的门店。
退出医保赛道确实需要勇气,探索新模式更需要信心和勇气。通过其他品类或销售模式的改变增加利润活下来,是新模式的生存基础。
药品零售行业新时代已来,传统药店除了要面对集采常态化、产业链变革等冲击外,还要面临医药电商、传统商超门店售卖非处方药等分流竞争。无论是拼服务拼专业,还是退出医保赛道探索新模式都是药店突围尝试,值得业界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