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录
收藏页面 设为首页
  • 最新资讯
  • 协会公告
  • 行业信息
  • 协会活动
  • 分支机构活动
您所在的位置: > 行业动态 >最新资讯

围绕疫情需求,气象部门提供了哪些气象保障服务?【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权威发布会系列问答】

发布时间:2020-03-28 15:15:04      点击数:      来源:

 

01

 

围绕疫情需求,气象部门提供了哪些气象保障服务?

 

疫情发生后,中国气象局认真履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成员单位职责,重点强化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个方面,全力做好灾情性天气的预报预警服务。各级气象部门严密监视天气变化,加强会商分析,及时向联防联控机制和各级疫情防控指挥机构,提供寒潮、大风、雨雪、雷电等高影响天气的预报预警和防范建议,而且也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发布预报预警。比如我们针对寒潮天气,在天气预报节目当中特别提醒公众注意防范保暖,严防感冒,通过这些方式避免了高影响天气对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造成的叠加影响。

 

第二个方面,我们为应急医院的建设和运行,以及医务人员提供了“点对点”的贴身式的气象服务。湖北省气象局启动一级应急响应,为湖北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运行提供专项服务,而且建立了自动气象站和雷电灾害监测系统,及时为32个方舱医院及各个援助湖北的医疗队提供了天气预报服务。

 

第三个方面,我们根据联防联控机制的要求,利用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广泛发布疫情防控信息,开展疫情防控知识科普宣传,特别是广泛利用气象部门设在农村的预警大喇叭,解决了疫情防控信息进村入户的问题,应该说为农村的疫情防控提供了有效的支撑。截至目前,全国气象部门已累计发送疫情防控相关信息超过45万余条。

 

应该说气象工作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产生活。下一步,气象部门将重点围绕复工复产、春季农业生产、森林草原防火、脱贫攻坚、汛期防灾减灾等,提供更有力的气象保障服务。

 

02

 

今年的强对流天气有什么特点?会对复工复产造成什么影响?

 

今年的强对流有几个特点:第一,发生时间比较早。1月24日,南方首次出现强对流天气,是近四年来最早的一年。中央气象台2月12日首次发布强对流预警,这是近七年最早的。我们国家的强对流天气主要出现在春季和夏季。今年还有一个特点,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从3月21日这次强对流发生以来,一直持续到今天,影响的范围涉及到了南方10多个省市区。同时强对流天气中的各种天气现象,比如雷电、大风、冰雹和短时强降水,四类天气同时出现,我们叫混合型的对流天气,而且强度非常大。   举几个例子,25日下午广西贵港一个小时内下了93.1毫米的雨,强对流发生的21号下午浙江北部的一些市县出现了12级以上的雷暴大风,多个地方出现了直径超过6厘米的冰雹,这些特征都有别于常年,需要我们加强防范。

 

强对流天气对当前复工复产的影响有下面几个方面要关注。第一,短时强降水会造成城市或者农村的积涝。在山区地质灾害比较脆弱的地方,这种短时的强降水还可能诱发山洪、泥石流和山体滑坡这些灾害。所以我们提醒处在灾害易发区的工矿企业要提前做好防御工作。第二,强对流会带来很强的雷电和雷暴大风,有可能会导致一些厂房、工棚还有一些临时建筑物、易燃易爆场所受到损失,甚至在风力非常大的时候对一些电力和通讯设施也会造成损害,这里请相关部门和复工复产的企业要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防范,避免因为强对流天气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另外,水上运输和水上养殖业也要防范强对流天气,它也会造成一些灾害,也是需要请大家关注的。

 

为做好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气象部门重点做到了“四个加强”。一是加强对气象卫星、雷达和自动气象站等重要观测设施的维护和保障。加强智能网格预报技术的发展和产品的应用,加强了多部门的会商分析和应急联动,加强了24小时的值班值守,气象部门会严密监视气象变化,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灾害天气的预警,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03

 

强对流天气下,复工复产人群应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近期主要提示大家在复工复产出行途中以及灾害有可能产生的影响,提请大家关注。

 

一是寒潮天气对南方和北方都会带来强降温。可以说气温是“断崖式”的变化,我们提请复工复产人员在出行时要带上足够的衣物,首先预防感冒。此外,春天气温变化节奏快,早晚温差大,所以早晚着装要进行及时调整。

 

二是复工复产人员途中要防范强对流引起的几种可能的灾害,比如山洪地质灾害、积涝等等对于出行的影响。这次寒潮天气对北方地区,比如西北出现了降雪,在北方的山区和高原自驾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时候,要注意防范道路结冰对交通运输的不利影响。南方地区最近降水一直比较多,未来一周降水比较频繁,还伴有雷电这些强对流天气,出行时尤其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特别要防范道路湿滑和下雨时的低能见度,要关注这些天气的影响,注意行驶过程中的安全。

 

此外,强对流天气带来的雷电和雷暴大风也会影响到航空和铁路运输安全,复工复产的人员遇到这种情况也要听从机场和铁路工作人员的安排,积极地配合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对于在户外工作的人员,现在春耕春播很多农民朋友在田间劳动,还有一些户外工作的人员,特别要注意春季要避开雷雨天气,要按照雷电防御的基本要求,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我们在移动手机终端、网上都可以查到一些防护的科普知识,做好雷雨天气的防护。气象是为各行各业服务的,在复工复产的途中,气象部门一直默默陪伴着大家,为大家提供贴身服务。

 

04

 

气候变化会对我国水资源造成哪些影响?

 

      每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气象界都会围绕一个相关主题举行宣传科普活动。从1961年到2019年,59个世界气象日中已经有7个主题与水有关系。今年的主题是“气候与水”,表明水在气象工作中的重要性。气候变化影响着全球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分布。根据世界气象组织气候声明,2019年全球平均温度比1850年至1900年的平均值高出1.1℃,是有记录以来仅次于2016年的第二热的年份,与全球升温趋势相一致。自1951年以来,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每十年上升0.24℃。气候变化在改变着水资源分布与降水特点、降水强度的变化,会使得区域洪涝形势发生变化,甚至出现干的地方越来越干、湿的地方越来越湿的局面。近50年来,中国年平均雨日数总体呈现出下降趋势,主要是小雨日数减少比较明显,减少13%,暴雨日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呈现增加趋势,增加10%。小雨日数的减少意味着干旱风险增加,暴雨日数增加意味着短时强降水事件频率增加,城市内涝等风险增加。

 

      中国水循环具有三大特点。第一,进入21世纪,中国的降水出现不断增加的趋势,水循环加剧。第二,呈现出南涝北旱的局面,北方水资源短缺加剧。第三,西部大部分地区变暖变湿,出现暖湿化特点。因此要更加关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和旱涝分布的变化特点,切实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05

 

目前夏粮长势如何?会有哪些气象灾害影响到夏粮增收?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夏粮产量占全年粮食生产超过1/5,夺取夏粮丰收对保障粮食的稳产保供、提振全社会的信心至关重要。夏粮的主体是冬小麦,目前北方的冬小麦已经开始起身拔节,江淮地区开始孕穗,西南地区正在灌浆。今年我们调度的情况,小麦的面积基本稳定,越冬期气候条件总体有利,加之春季田管比较到位,目前小麦的苗情长势好于上年也好于常年。我们调度一二类苗比例87.2%,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总的来说,今年夏粮情况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土壤墒情充足,苗情总体较好,丰收很有基础,田管切勿放松。

 

现在距离夏粮收获大概还有70天左右的时间,从气象灾害来看,夺取夏粮丰收还要过“倒春寒”、倒伏等关口。今年气温偏高,作物的物候期有所提前,我们也能感受到,我们身边的玉兰花、迎春花都比往年开的早,小麦也是一样的,小麦的生育期提前一周左右,即将进入大面积的拔节,小麦拔节孕穗的时候抗寒能力比较差,比较容易遭受冻害。这两天的降温,因为时间比较短,又伴随着降雨,专家分析对小麦生产的影响是有限的。但后期可能还会出现降温天气,所以需要持续关注,做好防范。后期夏粮还要注意防倒伏,因为今年温度比较高,小麦长得比较旺,群体比较大,抗倒伏的能力比较弱,如果灌浆成熟期遭遇大风的话,可能会发生倒伏。

 

3月初,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了“奋战100天夺夏粮丰收行动”,组织各地立足抗灾夺丰收,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沟通,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制定完善防范预案,落实控旺促壮、增墒保温、“一喷三防”等防灾减灾的关键措施,努力减轻灾害影响,夺取夏粮的首战告捷。

 

06

 

如何预防寒潮、阴雨天气对小麦、果蔬、蔬菜等农作物的影响?

 

农谚讲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说明在谷雨前,也就是在4月20日前发生“倒春寒”是比较常见的。目前,春耕春播已经从南到北陆续展开。这次强降温天气主要是影响南方个别地区的早稻育秧,造成部分已经提前开花的果树花芽受冻,降温前,我们就发了预警信息,指导降温的地区及时开展肥水管理、增温保墒,排出田间积水,果园进行覆草盖膜,增强抗寒能力,受冻的果树采取晚疏果、多留果的方法,减轻灾害的损失。

 

专家分析,目前我们国家南方主要是靠小拱棚育秧,整体来说这次降温对春耕春播影响有限。目前看全国春耕春播进行比较顺利,截至3月26日,全国春播粮食7480多万亩,完成意向种植的8%,进度同比快了0.6个百分点。早稻育秧已近七成,栽插1600多万亩,育秧进度快了1.6个百分点,栽插进度快2.9个百分点。这次的寒潮天气对春耕春播的影响比较小,但春耕春播的全程还是有一些气象灾害需要密切关注的,主要在几个方面。一是东北地区局部旱涝并存。黑龙江的三江平原地区去年秋季降雨比较多,土壤偏涝的范围是近5年来最大的,春播期可能发生局部内涝。同时,东北西部传统旱区今年春季的气温偏高,土壤失墒快,干旱的可能性依然比较大。二是早稻产区可能发生阶段性的阴雨寡照。刚才气象局的同志介绍,长江流域春季可能发生阶段性的连阴雨,容易造成早稻的烂种烂秧,影响栽插的进度和秧苗的正常生长发育。三是西南华南局部地区的春旱影响适时春播。主要是云南、广东、广西去年降水少,蓄水不足,今年春季降水依然偏少、气温偏高,目前滇南部分地区已经旱象露头,对玉米、水稻、茶叶等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农业生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防灾减灾,与自然界博弈的过程,年初,我部就制订印发了科学应对气象灾害的预案,近期我们又与中国气象局联合下发了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通知,分区域、分作物、分灾种制定了有针对性的防御措施。当前重点是加强分类指导,在东北西部传统旱区大力推广抗旱坐水种、保护性耕作等措施,在东北东部低洼易涝的地方组织农民及时排水除涝、整地散墒,南方早稻产区加强秧田管理,西南地区及时改种耐旱作物,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春播任务,赢得全年粮食丰收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