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新资讯
- 协会公告
- 行业信息
- 协会活动
- 分支机构活动
医改的变与不变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医改的成绩总结了一段话:“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稳步推进分级诊疗。提高居民基本医保补助标准和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加快新药审评审批改革,17种抗癌药大幅降价并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这句话虽然文字不多,但是其中有重要含义。
“三医联动”战略目标不变。“三医联动”战略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已提出,2017年、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强调,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作为起始句对改革进行总结,在改革最重要的题眼部分对“三医联动”进行了重申,说明我国医改工作“三医联动”的战略目标保持不变。
医改工作布局不变。从2016年全国卫生健康大会再到“十三五”医改规划,“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已经确立,其中第一位就是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稳步推进分级诊疗”,说明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在民生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政府工作报告在2019年政府工作任务中首先提出了“继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并且第一次将医养结合和长期护理保险都纳入国内市场经济板块进行描述。在十九大报告中,“医养结合”写在了民生部分,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为统领,而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医养结合作为推动消费稳定增长的措施之一,说明对医改具有了更深的认识,医改的经济性更加突出,医改不仅是一个投入问题,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排在民生板块前两位的是教育和医疗,之后是社保和文化生活。其中,将医疗卫生领域放在民生板块第二位进行表述尚属首次,这体现了对于卫生领域工作的重视。国家和政府明确提出继续提高对医改的投入。在当前特殊的经济背景下,要理解民生投入的特殊背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一是在宏观经济层面,提出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并且要求一定要落到实处;二是在报告中提出“各级政府要过紧日子”,但是在民生领域,提出“今年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但基本民生投入确保只增不减。”这“一减一增”,足以体现政府对民生的重视,体现了医改的重要地位。
明确“长短结合”思路
对于医改工作,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19年工作时明确了“办实事、促长期、补短板”的思路。
办实事,体现在对惠及百姓的实事进行了安排。其中,实事包括提高城乡居民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和补助标准及报销比例,实施癌症防治、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等,这些都是利民惠民最实在的事情。
促长期,体现在对医改中要持续推进的工作进行了布置。其中包括: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促进社会办医、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等。
补短板,是指报告中提出要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加强。包括远程医疗、基层医护人员培养、提升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等。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在2018年和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连续两年对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基层医护人员培养)、推进分级诊疗、改善妇幼保健服务进行了强调,今年又增加了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的要求,这说明对于这些需重点加强的环节要扭住不放,持续下功夫解决。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打造健康中国”之后,2016年~2018年连续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或者“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今年虽没有提及健康中国的字眼,但是,从以上分析可见,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布置与十九大报告中“健康中国战略”的内涵是完全一致的,且更加具体。